1.古琴的制作工艺及流程
古琴的制作与鉴别制作、鉴别:
古琴造型优美,历来为制琴家所重视,南宋芝翁的《太古遗音》,是我国最早载
有古琴样式的古籍。在存见的古琴中,最常见的为伏羲、仲尼、联珠、落霞和月型等
式样,古琴型式虽多,但只是在项部和腰部向内弯曲上有所不同而已。宋代以来,琴
制由大渐趋狭小。一般说来,《太古遗音》琴制为中琴,唐琴属于大琴二列。
我国制琴历史极为悠久。唐、宋是古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造型美观、
工艺精巧、音响宏亮、音色优美的珍品。
制作古琴最重视选材。面板应使用纹理顺直、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和虫
蛀等缺陷的梧桐木制作。唐代制琴世家雷氏曾总结为:“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
有正音”。
古琴的制作已失传多年,一些历代流传下来的名琴,又多系演奏家自制,故各部
件的位置、尺寸很不统一。古琴恢复制作是近几十年的事,所仿制的琴,也各有特点,
但音量都较小,还不适合在演奏厅使用。近年来试制改良的宏音古琴,使它初步适于
独奏、小型合奏或为歌唱伴奏。
鉴别古琴的优劣,主要从选材、工艺和发音等方面进行。在工艺上,琴面弧度平
正、自然适度,不能有凹陷或不平现象。琴身端正,放于桌上应平稳。各部分加工须
精细,胶合处严密牢固无缝隙。琴身油漆色调雅致,表面平滑光亮。琴弦应丝条均匀、
质地光泽,洁白而拉力强。缠弦以紧密、均匀、明亮、光润为佳。在发音上,应音响
纯净、音量宏大,各弦发音均匀,没有杂音,高音清晰,共鸣和传远效果好,音色优
美、圆润、清脆,既不尖锐,也不钝拙。
古琴上的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这种特有的现象,是由于木质、漆底和
振动性能等的不同,琴漆经过长年的振动而造成的。有断纹的古琴,不但琴音透澈,
而且外表也很美观。北宋以来,琴人对此极为重视。断纹的形状较多,据《潜确类书》
中载:“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
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有龙纹断,其纹圆大;
有龟纹,冰裂纹。”古琴历来以蛇腹断和梅花断最为名贵。辽宁博物馆珍藏的唐琴
“九霄环佩”,就是蛇腹断的古琴。
购买:
学习弹奏古琴,首先必须准备一张较好的古琴,并须准备适用的琴桌与琴垫等用品。
1.古琴:
由于古琴不像其它民族乐器那样普及,学习的人较少,乐器厂制造的古琴数量也不多。要选购比较满意的古琴,除可到古玩商店去物色,或向古琴收藏家请求出让外,现在北京、上海、苏州、扬州、贵州、西安等地的民族乐器厂以及某些有制琴专长的人,均制作古琴,可供初学者选购。
一张较好的古琴,应具备以下一些优点:
(1)高音区要清脆有金石声,中低音要浑厚丰满。
(2)发音要松透、明亮、圆润、有韵味。
(3)琴弦离琴面不可过高,琴面要平匀,不可有杀(噪)音。
(4)徽位排列要正,否则会影响按音的准确和泛音的发音。
(5)年代久远有历史价值的古琴,琴身上往往有“断纹”,这种琴常常发音松透、圆润,优美动听。
2.琴桌
从前弹琴用的琴桌,有单人琴桌和双人琴桌两种。桌面有石制的,也有木质的。
一般说,琴桌要用干透的松质木料制成,桌面不可太厚,下面最好制成共鸣箱,以帮助古琴发音,增加音量。琴桌必须做的稳固勿使摇动,以免影响弹奏效果。琴桌要低,专用的琴桌,高约73厘米(较普通用桌略低),座位要高,以两膝能放进桌下为宜,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一般合适的书桌也可以代替琴桌。
还有一篇太多了,您直接看这里吧:
/com/guqin366/
希望有您需要的
2.古琴音乐学习
1,左手按弦的指要用力支撑,但是不能折指,其他的指头放松,自然弯曲,小拇指紧贴无名指,在走弦的时候是有利于稳定的。
2,左手换弦,蛇形鹤步,这个要多练。主要是要熟悉弦性,从这根弦到那根弦,左手放松,感觉琴弦把手弹出,顺势移到下一根弦上。
换弦不能手不能抬过高,尽量做到没有痕迹。 3,这几个指法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处理。
要点的话,滚拂的连贯性可以从弦少开始练,先练两三根弦之间的滚拂然后慢慢到七根弦的滚拂,泼和剌,主要是手腕带动手指,不好用手肘为圆心做大幅度的动作。锁的种类就多了。
轮指一是要练力度,二是要弹在同个地方,要让三个声音出来时一样的。 4,调音的时候,先弹已经准了的弦,再弹被校准的弦,大致感觉下高低,然后转动琴轸,在两个音接近的时候会发出嗡嗡声,越接近就会越慢,知道两个声音边做一个声音就准了。
如果有嗡嗡声说明有点高或有点低。如果相差太大,一般人应该都能听出来。
3.倪诗韵怎样做古琴
古时有人说好琴“轻如叶,重如铁”,其实这种评价好琴的说法并不是全面的,琴的份量与选材有关,好琴的判断还与其声音、做工好坏密切相关。
可谓良材、良工必须兼备,才有可能出一张好琴。 选 材 古琴的制作,首先要从选材讲起。
古琴的选料,讲究:轻、松、脆、滑。轻字指木质要轻;松是指选用的木材要松透;脆是指选材要有脆性;滑则是指用料经打磨后要光滑。
这是对琴材的必然要求。 斫琴的木材一般讲究用老木。
首先,琴人弹老木制的琴不易有火气,其次,与新木材相比,老木不易变形、开裂,木性相对比较稳定。 老木的来源有老房梁、出土的棺木等等,但是棺木由于长年埋在地下,终年吸收地气,阴气十足,而且败棺也常裂,用此材做琴前最好先放置六、七年,行家称为返阳。
此外,老木并非越老越好,如横划木纹时木材掉面,则此木已朽,不堪再用,且木材一老,原有木性改变很多,所以选木以老而不朽为妙。 琴材的底面一般比面板要硬,也有底板和面板用相同木种的。
以下,就分不同的部位讲一下琴材的选取。 面 板 面板要选择纹理顺直的材质。
此外木材近地音易浊,不清亮,不脆,而靠木梢则音易飘,因此取中段最好,也最贵重。 可用来斫琴,作面板的木材种类很多,如桐木、云杉、白松、涩木等都可作面板,不过木质硬的要用料薄一点,而木质松软的用料则相应要厚一点。
旧时个别有用樟木面,也有用桐 木(音)。樟木接近铁梨,色淡,发黄,也有人称之为硬 木,而桐 木则发黑,发暗。
琴材要年久干燥才不易变形,其木曲直已定,又加坚燥扣击其面而听其声,声坚劲清响,因此有人选梁木、梁柱或木电线杆作琴材。这些都适合作面板,也可作底,但作面板尤佳。
老木越来越不易得,现在为节省时间琴材多用新木火烤,然火烤的木材音质燥,用放大镜观察,则木材中纤维已断,而自然风干的木材则木纹完整,因此后者音色相对要更好。 琴 底 枫木、色(shai,三声)木:此两种木材作古琴的底板音色会很好,这也是制作小提琴底板的材料,但色木较易变形,如热处理方面做得不好就无法保证质量。
松木:白松做底是不错的材料,小提琴面就是用的白松。 落叶松也可,但落叶松易裂。
事实上除白松外的松木基本都易裂。 黄花松:阔叶材,重量好,但也易裂,注意制琴时要选用无裂隙之材为好。
黄菠萝(音):这是东北产的一种木材,纹理粗糙,木纹接近椿木,颜色发红,比金丝楠木的味道要好闻。 它的应力好,用来制琴底声音也不错。
金丝楠:此木较香,硬度适宜做底,然而它会受气候影响产生微变。 椿木:椿木分香椿、臭椿、白椿。
椿木本身有一定硬度、脆性,易断不弯,力超则断,在古琴应用上声音还是不错的,其中以香椿为好,无杂味,材质上比前述几种松木略硬。 梓木:又称广梓木,色如紫檀,重量则较轻,其中有黑芯木,发声较好。
花梨木:一般做高级琴的底材,声音不错。 红木:不宜制琴,因其音死,共鸣少。
当然,上面说过,木材很老时,原有木性已变,则无所谓何木,敲击有响,木材不裂,就完全可以用作底材。 总之木以老为贵。
附 件 附件包括岳山、承露、轸池板、琴轸、冠角(焦尾)、雁足、尾托等。 附件的选材以象牙第一,玉石次,紫檀木再次之,此下为老红木,花梨,枣木。
次品则有色木和硬杂木等。实际上古琴附件用得最早的是枣木,红木等是外来的材质,中国本土并不出产。
个别的古代还曾有在岳山上镶金、象牙等材质的,琴轸也有用景泰兰的,成套的附件则以玉为主,有极少量的以珍贵的翡翠为材。 徽 徽的取材有金、银、玉、瓷、石决明、蚌、塑料?穴如珠光玻璃?雪等,目前以蚌居多。
灰 胎 灰胎的选材分为孜子灰?穴翡翠粉?雪、八宝灰?穴八种金石原素粉碎制成?雪、菟丝子灰、古瓷粉?穴老瓷器砸碎而得?雪、粉末冶金、鹿角灰、瓦灰、砖灰等。灰胎以硬为好,不过因鹿含有长春、吉祥之意,因此鹿角灰一直用得比较普遍,也以鹿角灰为上。
漆 古代只有天然漆(又称大漆),大漆与泥土相排斥,不发生化学反应,对古琴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木头,那些年代久远的古琴能很好的保留至今,大漆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大漆在琴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目前制琴用的漆还有以下几种 硝基清漆:这种漆硬度相对较高,光亮度大。 还氧树脂漆:漆中含有快干剂,快干剂越多漆干的越快,但是漆脆。
聚胺脂漆:有气味且甚重,而且毒性较大 还有腰果漆、过滤大漆、合成大漆等。 需要注意的是生漆是活性的自然漆,含有植物酵素酶,有毒性,会使皮肤过敏因此避免直接接触,若不小心触及皮肤用油擦去就好。
敏感的人连闻漆气也会过敏,因此须带上口罩与塑胶手套工作。过敏情形因人而异,经常上生漆的人就不会有过敏现象,在夏天上漆时要注意通风,人在风源处施工,并选择早晚温度低时上漆,以避免夏天生漆所散发的毒气,会造成皮肤过敏起疹,奇痒难耐。
斫琴工具 (以最简单工具为例,不考虑机械化) 木挫刀:可以挫琴肩、腰等导角的地方 木凿:斫琴的最基本的工具、负责铲腹腔等重要的部位 锯子:锯木头用 水砂纸:打磨面的工具(目前也有机器代之) 刮刀:刮漆等 。
4.一般古琴的琴面
如果古琴是按照传统工艺的步骤来在斫制的话 南方琴到北方琴面是不会出现开裂现象的 首先是木料 处理好了以后一定要长时间的自然风干 完全去掉内部的水份 琴在上灰胎之前蒙上夏布 这也是防止开裂去杂音的有效方法 还有就是灰胎的干燥 必须阴干透了再上第2道 这样的琴到北方就不会因为 气候 湿度 出现开裂的现象 附件也需要不定时的搽核桃油 避免附件裂开 一般的面板开裂只要不在弦区或者裂纹不大的话对琴的发音是没什么影响的;如果要修的话要拿锋钢刀顺着裂纹给开条口子,然后再重新补点灰胎然后再做漆,因为这样做的话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以后这个地方不会在开裂了,自己不会的话最好还是拿给厂家给你修补比较好。
5.如何自制古琴
斫琴常用木工工具详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花些时间选择优良与顺手的工具不会浪费你的天才
朴云子斫琴是小规模作品有编号个人斫琴工作室,是在楼房中我家里的一间斫琴工作室
所以基本手工为主偶用些小型的电动工具,一是我较爱手工制作,二是减少噪音免得邻居找上来
至于那些开古琴工厂的做琴人用的大中型木工机器如立式电动带锯,大型刨床与铣床
我是根本没地方放置也没必要采用的,
我觉的我是在做艺术品而非批量的产品,
前几月听一去过北京某名气如日中天的制琴人工厂的琴友描述他所看到的:
厂房数间外加传达室接待室,
大中型木工机器竟日轰鸣,
十余工人忙如锅蚁,
老朴笑曰这哪是琴坊呀,整个就是一家俱厂呀,
呵呵,跑题了,言归正传
锯类
1
进口板锯,并非我不爱国货,但进口板锯的锯刃安排更科学,钢质更优,
尤其德国的木工工具板锯大小也就西瓜刀大,
但锯断边长五厘米的桌腿十下就搞定,
它完全可取代常用的木工架子锯,用它锯脆软的老杉木很爽利,
2
电动曲线锯,因老杉木并不硬,功率可小点,以减少噪音,
锯条要用基面下外伸六厘米以上的,锯条一定要选最贵最优的,
电动曲线锯用于锯琴侧一切非直线的部分,
当然它也可锯直线的部分,但要端得稳基面对得平慢慢推进,否则锯条易偏斜造成误差,
使用电动工具一定要注意安全,穿紧身工作服,带防尘护目镜及防尘口罩,
不用的时候一定要拔掉电源插头
3
小号手锯,匕首般大小那种,用于处理局部细小锯活
刨类
1
买木井方出的红木刨,一大一中即可,刨刀要常磨以使常保锋利,
小号的弧刨基本用不上,
挖槽腹用专业木雕刀,钢丝刷,砂布就够用了
木锉
大中小,平与弧数把,用钝了就扔了换新的,
有种线刃木锉可用于硬木配件的粗加工
修边机
要买最小号的,以减少噪音,直刀具数枚,
用于修槽腹内边,定纳音高度,粗开出音孔,细开用曲线锯及砂条,处理掉偶有的疤结,
用时要由浅到深,要精确与有耐心
大号专业木雕刀,
套装有各种规格型状的,钢要好而薄
别用木工槽刀,木工槽刀与艺用木雕刀质量不在一个档次
也要常磨以使常保锋利
还有一些次要的小工具不详表了
用上述木工工具就完全可以做好古琴的木工部分了
声明,这只是我个人偏爱的工具选择,仅具参考性不具指导性
6.怎么制作古琴
古琴的制作非常讲究,要经过选材、制底面、挖槽腹、合琴、灰漆等工艺程序。
古琴最重要的是选材,面板应选用纹理顺直、年轮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无虫蛀等干燥的梧桐木和杉木。唐代制琴世家雷氏曾提出:“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雷威制琴精于选材,传说他常趁着大风雪天进入深山老林物色良材。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
并提出“琴材欲轻、松、脆、滑”。在赵希鹄的《洞天清录》中,更记有“择紧实而纹理条条如丝线细密,条达不邪曲者”,并“以掐之不入者为奇”。
古人在面板的选材上要求极严,有“击之如铜钟……或至虚中别有温润含和”之说,就是要求木材无疵瑕,且质地较松软。底板应选梓木、楸木、色木等较硬的木材。
汉代就已用梓木,经过历代实践,琴家“以桐之虚合梓之实”,达到“刚柔相配”。赵希鹄更指出:“盖面以取声,底以匮声,底木不坚,声必散逸”。
用现代的解释就是底板要重一些,这样才会有好的琴音。 南宋田芝翁所辑《太古遗音》(宋人摹本),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式样的琴论专著,上面绘有三十八种琴式。
在唐代以来的传世古琴中,就有伏羲、灵机、神农、响泉、凤势、连珠、仲尼、列于、伶官、师旷、亚额、落霞、蕉叶和鹤鸣秋月等琴式,最常见的为仲尼、连珠、伏羲等琴式。琴式的取名多来自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或自然界的物象,每种名称都是一种象征。
通过一些变异的琴式,可以看出古代琴家并非追求统一的形制,而是尽量发挥自己的艺术特色。古琴琴式虽多,但主要是在项部和腰部向内弯曲上有所不同而已。
落霞式在琴的两侧呈对称的波形曲线,声音洪亮;师旷式又称月形式,相传为师旷所制,琴体在项腰间作圆月形,与众式有别,音韵如磐;蕉叶式形似蕉叶,是明代闽人刘伯温创制,琴首无凫掌而有一叶柄,琴面中央有一长条浅沟,琴底中央有一相应凸棱,乃仿蕉叶之茎,琴两侧边缘略有起伏,造型玲珑精巧,别有趣味,琴音圆润雅致。 古琴制作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一头窄一头宽,最宽处约有6寸,一般厚约二寸。
“长三尺六寸五是象征一年365天。古琴面上有13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是琴的最高部分。‘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
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制作古琴要经近10个流程 记者了解到,制作古琴的材料主要有以杉木为主做面板的木材,还有贝壳、灰胎、漆、绒扣、琴弦、琴穗等,制作工具主要有木锉刀、木凿、锯子、打磨纸、刷子、劈刀、刨刀、校音器等多种。
“古琴的制作非常讲究,先要选材,越老的木料越好,要是湿的木料像新砍下的木料一定要晒干,然后要先听音。再用铅笔在板材上画出琴体形状,画出岳山、琴徽的各处、龙池、凤沼等的位置,接着用斧子、刨刀刨出一个有弧度的古琴面板形状。
之后再进行槽腹制作和底板、附件制作,经过刮灰胎和上漆后,最后一道程度便是上弦、调音。”李世田说,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非常艰辛。
“做一把好琴可能会花到两年时间,即使做一把最普通的古琴,在所有材料和工具都准备齐全的情况下,也不能少于两个月时间。” 看了看古琴的制作的步骤,去了趟扬州,一个80后的做琴的小伙是这样讲的 我:你认为名家琴和你们做的琴有什么区别 他:名人现在不做了,做琴的就是我们这些人,名家应该尊重他们。
我:哦,你是说你的琴是给名家的吗? 他:不全是,琴做好了名家来挑琴,好的拿走,普通的留下,我们作为普及的卖。 我:你是说价格一样啊。
他:不是的名家拿走价格高一点,他拿走的我们正常都卖到2千向上,他们拿回去就是1万向上了,有时候出来一把好琴我们买3000他们就要3万了啊 我:这么挣钱,你不自己卖吗 他:人家是名人啊,找他们买个肯定比找我的多啊。我就做琴有几个人知道来找我啊。
我:无语,现在你这里有好琴啊,我想挑一把 他:你去看吧有几张名家的,下批的 也快出来了,你想要就给你先拿。 我:名家的什么意思。
他;就是我的感觉这几张他们肯定会拿的,先选出来放在那里 我:跟他去挑琴 最后我花了2500买了张准名家琴,音效很好,琴身很大气,80后做事就是周到,给我配了很多实用的资料, 最后才知道老板姓王,有很多名家和他的合影,老板很低调。所有的琴友想买琴的话可以联系他。
以上是我在网上搜的。
7.古琴制作
楠木可以做古琴面板。不过跟其它琴材一样,需要是伐下来放了至少几十年的老材。新材成琴容易变形。
古琴的音质,很大程度是由制作师的手艺决定,材料不是绝对。就本人见过的楠木琴来讲,一个是有人订做的汉楠私琴,我试过,音质很好(不过听不出跟同一个人做出的老杉琴有多大区别),是个裸琴,如果上了灰漆音质会更出色;另一个也是老楠木,只听过录音,很有味道。
没见过LS讲的楠木做配件。若为正规工艺,配件一定是硬木做成的,巴西花梨、乌木、黑檀等等都有。
目前古琴最常见的面板琴材是:泡桐,杉木。楠木、梧桐的比较少见。其实只要木料的结构符合声学要求,木材年龄达到一定时间(或者经过了专门处理),就可以做琴材。
8.自己动手做古琴
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制作一个小乐器。做什么好呢?我想来想去,还是做个复古版的古琴吧!说来,这还真有点意思呢!
首先,我先想到了纸盒子,造价低,适合利用。我找来了一个长15厘米的纸盒,作为古琴的底座。那么琴弦嘛,我就用妈妈缝衣服的白线吧,这样的线会比较耐用。嗯?对了,古琴的音高,好像还是用琴弦下面的垫座决定的。垫座我就用几个小纸盒吧,我找来了几个大大小小的盒子,这样就搞定了。我信心满满地把我的部件进行了组装,我看着自己毫不费力就做出了一个乐器,心里美滋滋的,下面就该试弹了。
我迫不及待地拨起了琴弦,结果差点没气晕过去。这是什么古琴啊,发出来声音瓮声瓮气,完全没有了古琴苍老声音的样子。用纸做出来的土古琴,经过老爸的一番批斗,真是漏洞百出啊。首先,绳子不够绷紧,以至于发声不响亮,甚至有的发不出来声音,然而人共要把一条绳子绷得特别紧,实在有些困难。还有就是下面的垫,盒子,不能随意改变高低,用起来很笨拙,更别提外观多难看了。最重要的是,绳子由于太过紧,把盒子有的地方勒的凹了下去,你说失败不失败。这三点,就象征着我的古琴制作全部失败了,我气得把它一摔,不想干了。
我转念有想了想,人家爱迪生失败了一千多次才发明出了灯泡,我才失败了一次,怎能就此停手呢?想到这里,我又捡起了我的土古琴,把失败的原因一条一条详详细细地列在纸上,有一条一条的找到排除的方案。经过一番考虑,我决定把所有的材料进行一次转变,试试看吧。我在工地上,找到了一块废弃的小木板,它的颜色比较深沉,看上去很苍老的样子,也显得特别有古典气息。我还在上面写了两个糟糕的毛笔字——古韵,让它看起来好看。我认为,在拨动琴弦的同时,底板会震动,木头应该会比纸盒的震动要大一些,所以我换了一个底板。琴弦我改成了质量好一些的橡皮筋,这样能让它绷得很紧,只有绷得紧了,声音才能发出来。垫座我换成了几枚钉子,这样就可以用锤子来调试音高了。
我把钉子从低到高定在了木板上,把橡皮筋绷好,看起来还真有点古琴的样子。我又去买了一副假的塑料长指甲,这样就能弹奏了。我摸索着弹了一首《植物大战僵死》主题曲,还真有点那意思呢!声音比原来大了一些,声音也长了,更加悠扬了,变化非常明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原来弦乐器都有一种共鸣现象。它都有一个共鸣器,拨动琴弦,盒内空气震动,同时又引起盒子本身震动,才会发声。纸盒空气不是密封的,效果不明显,木板则是实心,效果不稍微好一点点,但是还是不够响亮、透彻。如果是空心的木盒子效果会好很多的。可是找不到木头盒子,所以只能用木板代替一下。
这回做乐器,让我又明白了一个科学道理。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你只要有一双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科学的奇妙!
转载请注明出处云涧古琴网 » 古琴制作第二十二步(古琴的制作工艺及流程)